綠沸石為Na、Ca等金屬離子的含水鋁硅酸鹽礦物。Na、Ca、Al、Si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是很豐富的,它們均為主要的造巖元素,所以綠沸石應該是比較常見而且分布比較廣泛的造巖礦物。 在巖漿作用過程中,初因溫度較高,巖漿以SiO4為主。它是弱酸,不能和強堿性的陽離子K+、Na+結合,而只能與堿土金屬族的Mg2+和Fe2+結合,所以早形成由 Mgsio4和 Fesic所構成的橄欖石和由 Mgsio3和 Fesic3構成的輝石。隨著溫度降低,出現Si4OR1和Si2O-,酸性增強,可與堿性較強的K+a+、Ca2+結合形成角閃石和云母。當巖漿中出現硅鋁酸根后,由于它是一種較強的酸,故能與堿金屬K+、Na+和堿土金屬Ca結合形成各種長石。所以,在巖漿作用階段幾乎沒有綠沸石的出現。
人們還用綠沸石從合成氨的廢氣中回收氨;從硫酸廠的廢氣中去除H2S;用于氯堿工業中氫氣的凈化,可使氫氣中脫除到0.1ppm以下。此外,天然沸石有很強的耐核子裂變幅射的能力,能防止核廢料的泄漏,控制性污染。作為環境材料,沸石還可以替代STPP作洗滌助劑,作造紙填料、材料、飼料添加劑、除臭劑、過濾劑、保鮮劑、懸浮劑等。礦物學家穆普頓曾指出:由于性環境調節及環保需要,20世紀70年代人類進入“沸石世紀”。沸石以的環境凈化、修復、替代功能,以及價廉易得、制備簡單且無二次污染的優勢使它在環境治理中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我們應充分發揮我國綠沸石的資源優勢,加強對沸石的研究,研制出附加值更高的綠沸石新材料,從而產生更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及生態環境效應。